-
盧永根 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
中國現代稻作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丁穎生前收集了七千多份野生稻種和許多尚未整理的科研數據,盧永根將它們擴充到一萬多份,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當時也沒有像樣的實驗室,沒有保存稻種的條件。相比在實驗室搞實驗和寫論文,這項工作學術成果‘顯示度’并不高,每隔兩年,要把土壤翻新,重新播種,工作量非常大,費力不討好,如果是一般人就放棄了?!钡R永根堅持了。 -
藝術家顧亦鳴的緊迫感
“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是要在繼承的前提下來談的,而不是把傳統的東西全拋棄了,又打著傳統的旗號空講所謂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我覺得這樣會不倫不類?!?/div>正義的社會不應該“內卷”|紀念羅爾斯誕辰百年
正義的社會還會“內卷”嗎?如果人們不再僅僅迎合社會需求,可以真正致力于發掘自己擅長和喜歡的特質,如果人們的努力不是相互為敵,而是相互促進,那么答案是否定的。兩個“如果”必須同時實現:自我的解放只有在同時也服務于他人的解放時,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張智霖:體面、英雄主義與結構性問題
“入戲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抽離角色?!?/div>孟非:“我沒有覺得大家在擇偶上,核心的東西有什么改變”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他們在海邊撿垃圾:會碰到很神奇的東西,哀嘆怎么都撿不完
很多海洋污染往往找不到污染源,或者污染源非常分散,比如,渤海灣的農藥不超標、排污口不超標,誰都沒有錯,但加總起來,問題出來了,環境被污染了,“結果就是治理起來比柯南探案還要難?!?/div>因凡特:與哈瓦那的漫長告別
歷時八年醞釀,“拉美文學爆炸”中的遺珠、也是其中最具實驗性的作品《三只憂傷的老虎》,終于被譯介到中文世界。古巴作家吉列爾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也由此進入廣大中國讀者的視野。這位文字游戲大師以語言實驗和雙關語著稱,將哈瓦那的夜生活打造成紙面上流動的盛宴。 對粗俗的贊美,對流行文化的狂熱,再加上桃色風流的點綴,與紅色古巴格格不入。創作該書前后,因凡特開啟了四十年流亡生涯,成為20世紀動蕩的革命年代又一鮮活注腳。陽明之旅:江上王守仁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之四 龍場悟道后,王守仁的身份由一個神童、書法家、中層官僚、靜坐修行師和業余射擊選手升華成了一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而他在贛江上游平息匪患,在贛江中游勤政育人,在贛江下游芟夷大難,最終浮鄱陽而入大江,至此可謂功成名就,是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絕代“儒將”。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博士們的孤獨賽道 | 封面人物
并非每一個選擇讀博的人都能等到完滿結局,獲得博士頭銜。這是一條看似光環無數、實則異常孤獨的賽道,往下走,很難望到頭。除卻精神層面的孤獨,博士們需要對抗的還有年齡焦慮與同輩壓力、漫長的未知、科研的無果、對學術體系的懷疑、追索意義感的失落,以及情緒問題,等等。懶惰,是其中最容易對付的。48份中共早期檔案首次向媒體公開,專訪《紅色密檔》總導演任超
“要獲取資料,首先需要我們列一份材料清單,由中央檔案館查找有沒有材料,再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審批是否可以公開,審批后給我們一個結論?!? “比如朱德總司令當年因為老家受災,給友人寫信,要借錢救濟老母親。我們就跟著這個線索去找,這封信現在保存在哪?當年他老家發生了多大災難,地方志上有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