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版的話 | 我們欠教育一筆賬
今天,我們在《南方周末》上推出月均一期的“教育”版,和您共同關注這個牽動中國千家萬戶的話題。 -
企業舉辦職業高校,絕不能通過職業教育牟利|議教
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中國互聯網應用行業發達,大家趨之若鶩。在某種程度上,寫程序就是一種職業教育,只是要求門檻比較高。 -
保研眾生相:占比越來越高,學生學?;ァ傍潯?
近兩年視頻面試普及,一個學生同時獲得多家高校錄取資格的可能性變大了,這樣的人被戲稱為“海王”。 為了確保保研名額不被浪費,一些高校開始嘗試另一個辦法:超發錄取資格。 不同于國外高校和學生單純的雙向選擇,在中國,至少是三個以上主體之間的博弈,各方關系更加復雜。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有的編程課,一半內容是數學”:專家釋疑首個學科類校外培訓鑒定標準出臺前后
“比如一個看似提升學習能力的課程,但里面有復習、預習,涉及內容都是考試內容。還是會劃為學科類?!? “學科類培訓只要符合所列指標的某一項或某幾項相應指標,就會被判定為學科類培訓。而非學科類培訓要全面符合所列指標才能判定為非學科?!?/div>北京“十四五”新增16萬學位,如何分配?
競賽落幕之后,數學教育何去何從?| 圓桌
數學天賦可能很大程度跟性格有關,性格太毛躁的人不容易學好數學。有些人稍微一想就覺得自己懂了,其實沒有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做題時認為“這些題目我都會”,結果一考就考80分。 家長們不必在數學教育方面有過多焦慮,家長們能夠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少參與,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許晨陽也說過,所謂的北大“黃金一代”,很多當時在競賽隊里頭就認識了,并且相互交流與促進,最后出現了一批優秀人才。開學第一月,北京“雙減”落地觀察
北京市西城區一所小學黨委書記李筠對南方周末記者形容,自己從每天清晨6點起床便如同“上了發條”,開始不停運轉,一直持續到晚上7點下班。 北京一所重點中學校長分析,作業控制量以時長來計,有兩個現實問題,首先每個學生學習程度不一樣,做同一份作業耗費時間就不一樣。 曾有一名學生申請暫停學校的課程。原因竟然是,家長花費二十萬元,讓學生到校外培訓機構上課,機構承諾能幫該生中考總分提升一百分,考上重點高中。新東方第二次關閉最賺錢業務?俞敏洪:教育變革不影響人生大方向的設定
新東方1995年關閉最賺錢的業務之一移民業務,“不能為了商業利益而違反自己的諾言和價值觀”。議教 | 師范大學錄取分數直逼清北是種誤讀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專家:專碩改革不是為了創收,學碩也不會消失,它們要在山頂會合
一般導師是希望長學制,越長越好;學生可能就希望短一點,因為有時間成本。 在個人職業發展質量評價方面,農業碩士畢業生對薪資福利、工作環境、發展機會、工作成就感等16項內容的滿意程度,全部高于農學碩士。 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句非常好的話:科學與藝術在山腳分手,在山頂會合。專碩也好,學碩也罷,研究生教育應當要求理論和實踐并重,他們在山腳可以分手,但當學生畢業的時候,一定要在山頂會合。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