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工程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9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球,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時間前往東風著陸場,見證神舟十二號返回時刻。
滾動|返程進展
直擊|著陸現場
-
00:32
實拍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著陸
-
返回成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降落東風著陸場 最終落點和計算只差幾百米
“如果以打靶做比喻,我們這次可以說命中10環?!?/div>航天員最先見到誰?他們如何離開座椅……神十二歸來
開艙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對開艙手而言,技術能力和心理素質缺一不可。開艙時,開艙手要用特殊工具精準地插入鎖孔,通過減壓閥平衡艙內外氣壓。如果泄壓太快,航天員身體很可能適應不了;泄壓太慢,又會耽誤航天員出艙時間。 劉伯明在采訪中透露,今天是他的生日。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讓劉伯明成為我國首個在空間站執行出艙任務的航天員,他感慨,這個生日將令他“終生難忘”01:14神十二落點神準 就像擊中了十環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雖然東風著陸場地形復雜,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地面分隊仍十分完美完成任務。分隊指揮員牛永進接受了媒體采訪,并高度評價了團隊表現。搜救直升機出發丨南周直擊
01:51東風航天城,看完我沉迷了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神舟十二號返航在即,南周記者來這個頗具神秘色彩的地方一探究竟。01:23神舟十二號返航的東風著陸場長什么樣?
神舟十二號返回在即,南周記者探營“東風航天城”
隨著“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東風航天城”這個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港”的戈壁小城已經名揚天下。聚焦|神十二背后
-
神舟十二回家路上的“黑科技”:熱控管家、雷達接力、智慧剎車……
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使其底部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為保障艙內安全,必須通過專用的熱控系統來為飛船控溫。 當返回艙距離地面一定高度時,它給出預指令信號,艙內指示燈亮起,航天員將做好著陸準備;之后,根據實時速度在合適高度發出最優點火指令,控制反推發動機點火“剎車”,最大限度發揮反推發動機的緩沖性能,讓航天員安全舒適著陸。 -
太空“出差”90天,航天三人組“落地”倒計時
這是東風著陸場由備份變主場后,首次迎接第一批長期在軌駐留的航天員。 東風著陸場搜索區域達幾萬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山地、鹽堿地、梭梭林地、濕地、水域等七種典型地形地貌。遇上風、雨、雪、沙塵暴會更加困難,如果搜索時間延誤到晚上,就會難上加難。為此,著陸場預設了六大類三十余項極端情況,并構建搜救戰法與應急預案,確保任務準備無死角,任何情況都能應對。 聶海勝成為中國首位在軌100天的航天員。他此前在受訪時表示,“24年間,3次飛天,平均相隔約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運地走在中國航天的一大步里。這份榮耀,一生自豪!”